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11月29日在維也納以未經(jīng)表決的方式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全面履行與歐盟3國近期達成的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協(xié)議,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對此進行核查,同時決定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這份決議受到了伊朗和美國的肯定,但美國仍對伊朗能否遵守與歐盟的協(xié)議表示懷疑,伊朗也在11月30日重申不會無限期中止鈾濃縮活動。各種跡象表明,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新決議雖然暫時化解了伊朗核問題引發(fā)的危機,但存在著的種種變數(shù)仍未消除,徹底解決尚需時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的決議一方面滿足了伊朗的要求,承認伊朗有關中止鈾濃縮活動的決定“是為建立信任而采取的自愿措施,而不是一種法律義務”;另一方面又指出伊朗“全面和持久地履行”有關協(xié)議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條件。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的基本矛盾決定了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和難度。伊朗的原則立場是絕不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承諾無意發(fā)展核武器,但致力于早日獲得自主的核技術,并在核原料的供應上避免受制于人。美國則認定伊朗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旗號秘密研制核武器,因此千方百計對伊朗的核計劃予以遏制和阻撓,并試圖以伊朗發(fā)展核武器為借口謀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對其進行制裁。
面對著世界上唯一超級強國的“圍追堵截”,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也對其核計劃的擔心,伊朗采取了一套靈活、務實的應對策略。一方面,它全力避免與美國和國際社會進行正面對抗,多次在關鍵時刻以妥協(xié)和讓步換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大多數(shù)成員的支持,不給美國制造口實和機會;另一方面,它又充分利用歐盟希望在原子能機構框架內(nèi)通過對話方式解決危機的立場,在與歐盟的談判中通過提高要價爭取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利益和技術援助,并守住在核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盡量接近自己的既定目標。
伊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本次會議前后再一次運用了這種策略,并部分地實現(xiàn)了預定目標,在核問題上獲得相對的主動。根據(jù)與法德英三國在11月初達成的協(xié)議,伊朗從11月22日起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由于此舉滿足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決議的主要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本來有望在26日通過有關決議草案。然而,就在理事會于25日召開會議的前一天,伊朗突然提出濃縮鈾離心機與其同法德英三國達成的協(xié)議無關,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允許它在不使用核原料的情況下利用20臺離心機進行科學研究。伊朗的立場遭到歐盟三國的反對,致使決議未能在26日的會議上獲得通過,會議臨時決定29日就這一問題再舉行1天的會議。在27日和28日兩天的私下磋商中,伊朗同意不再堅持保留20臺濃縮鈾離心機,歐盟三國則在新決議草案中增加了伊朗是“自愿”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內(nèi)容,同時刪去了一些伊朗認為可能暗示“觸發(fā)機制”的字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問題談判代表穆薩維安表示,法德英三國修訂后的決議草案沒有走極端,兼顧了各方意見,因而是伊朗核問題引起關注后最具有積極意義的一個決議草案。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結束后,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魯哈尼11月30日在德黑蘭表示,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只是在核問題會談進行期間的暫時行為,它的持續(xù)時間應該有個合理的期限,“應該是幾個月,而不是幾年”。分析人士認為,伊朗與法德英三國將從12月開始就歐盟向伊朗提供核技術、核原料等問題展開談判,伊朗成功地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新決議中將其中止鈾濃縮活動認定為“自愿”的行為,已為其爭取了更多的周旋空間。魯哈尼的表態(tài)是為了在與歐盟的談判中進一步爭取主動,以獲得最符合本國利益的談判結果。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新決議后,美國白宮發(fā)言人麥克萊倫立即表示,問題的關鍵是伊朗放棄核計劃的承諾需要付諸實施,并且得到國際社會的證實,否則美國將保留將伊朗核問題提交到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權利。分析人士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決議雖然使伊朗核危機暫時得以緩解,但美國對伊朗的不信任感依舊沒有消除,伊朗在核計劃上的基本立場也沒有改變。伊朗核問題的未來走向究竟如何,仍然需要觀察。
轉 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