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時評:伊核談判能否產生“化學反應”
發(fā)布日期:2014-06-17 【字體
大 中 小 】
分享:
第五輪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談判于6月16日在維也納拉開帷幕。在伊核問題日內瓦臨時協議7月20日的期限到來之前,伊朗一改過去談判慣例,在多邊談判前分別與美、俄、法、德四國進行了高密度的雙邊對話。
不難看出,經過前四輪在維也納的艱苦談判,伊朗與各方希望通過更多雙邊談判,進一步增進對相互間關切的認識,并協調立場,從而為接下來的談判預熱,為通過外交努力解決伊核問題加入“潤滑劑”。
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6月11日表示,伊朗與參與談判各方進行雙邊對話的目的是“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彌合分歧”。
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在與美國結束雙邊會談后表示,伊朗與美國將繼續(xù)交換意見,并肯定了在伊核六國談判前與各國舉行雙邊會談的積極作用,認為這幾次對話“很重要”。
由于伊朗與西方長期關系緊張,雙方雙邊形式的外交接觸有限,因而伊朗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進行如此高密度的雙邊談判相當罕見。此次伊朗與西方國家能從相互指責到坐下來進行雙邊對話,這一變化說明,伊核問題談判相關方正在謀求所謂的“化學反應”,以便對整個談判進程起到積極作用。
雖然伊朗與西方國家目前仍有很多分歧,但各方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強烈,這也是外交努力解決伊核問題的主要動力之一。奧巴馬政府防止核武器擴散事務前顧問、哈佛大學學者加里· 薩莫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伊朗總統(tǒng)魯哈尼政府與奧巴馬政府都面臨國內很大壓力和反對聲音,但雙方都認為有繼續(xù)談判下去的必要。
自魯哈尼就任總統(tǒng)以來,伊朗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關系出現了緩和跡象。魯哈尼政府承諾改善與西方關系,希望通過外交渠道解決伊核問題,從而結束伊朗長期受嚴厲經濟制裁的狀況。而美國政府官員的表態(tài)也說明,美國正在改變以軍事打擊為優(yōu)先選項解決伊核問題的政策。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去年11月在日內瓦達成了臨時協議,也給通過外交途徑全面解決伊核問題贏得了時間。
此外,由于中東局勢持續(xù)動蕩,近期恐怖主義活動呈回潮趨勢,美國有意與伊朗在反恐方面開展合作。而魯哈尼近日表示愿意與美國合作應對伊拉克境內的恐怖組織,這也被認為是為伊核問題談判創(chuàng)造了有益的氣氛。
在伊朗與西方關系緩和的背景下,伊核談判的“化學反應”似乎正在悄然發(fā)生,但面對幾十年懸而未決的政治難題,最終成果不會輕易到來,伊核談判還需要更多一些時間。